吉林大学李拥军教授来德赢官网作学术报告
发布时间:2024-05-16 浏览次数:0次
5月13日,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李拥军应邀为德赢vwinac米兰合作伙伴师生作题为《"报”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暗和与分殊》的专题学术报告。报告会由德赢vwinac米兰合作伙伴副院长叶立周主持。德赢vwinac米兰合作伙伴百余名师生参加。
报告共分四部分,分别是“价值层面‘报’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共通性”“社会层面‘报’对现代法治实践的助益”“国家层面‘报’与现代法治分殊的内在逻辑”以及“现代法治视野下对‘报’的肯认与防范”。首先,李拥军教授认为“报”中所体现的是人类的对等性正义,因此,维护这种对等性是法律正义的基本内容,“报”是契约、惩罚、责任、反报等法律机制产生的理论渊源。其次,从国家-社会分野的视角来看,在社会层面运作的“报”对法治是无害的,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有益的。“报”更多地体现为基层社会中你来我往的生活。法治需要这种往来的生活,需要这种多元化社会的支撑。推行法治不是一味地塑造整齐划一的状态,而是要在尊重人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创造一种宽容、多样、自治的环境。再次,在“报”的领域,民间的伦理与国家的法律存在着冲突,而且这是一种公私之间的冲突。伦理层面的“报”强调的是特殊主义,而法律所要求的则是普遍主义。伦理层面的“报”强调必须要回报,而法律则要求不能以公共资源做私人的交换。这样当私人的伦理过于强大以至于法律都无法抵御时,就会产生问题。最后,应当警惕“报”对现代法治的破坏。当“报”发生在公共领域,也即在私人领域发生馈赠而需要以公共资源来回报时,制度便被破坏,腐败便随之发生。因此,为了维护法治的正常运作机制,应该主要防范发生在公共领域的“报”对正式制度的破坏以及对公共资源的侵蚀。
此次讲座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深刻哲理,引发了与会师生的无限思索,讲座在同学和老师们热烈掌声中顺利结束。
李拥军,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,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,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,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,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、司法学、法律文化学。